美食趣谈 | 古人到底有多爱吃苦笋!

发布日期: 2023-02-21

 西周时诗经有云:“加豆之实,笋菹鱼醢”、“其蔬伊何,惟笋及蒲”,可见,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。早在三千多年前,笋就成为中国人的席上珍馔,之后,食笋之风日盛一日、弥久不衰

苦笋鲜嫩可口,相信您家的餐桌上也少不了这道美味吧!

 

 

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历史文人们究竟对苦笋有多喜爱?

 

 

 

汉代张衡在《南都赋》中记载:“春卵夏笋,秋韭冬菁。”其中的“夏笋”说的就是苦笋,可见苦笋已成为人们的餐桌美食。由于北方竹资源较少,这一时期,出现了南笋北运的情景

 

 

 

魏晋南北朝时期,笋成为了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日常菜肴。



 

晋代戴凯之在《竹谱》一书中,介绍了竹子的七十余个品种和笋的不同风味。东晋诗人谢灵运《山居赋》中“萌笋苞箨,夏多冬鲜”之句,唐宋元时期,食笋之风已遍及全国。

百姓以笋款待宾客。“俚儿供苦笋,伧父馈酸楂。”唐代柳宗元被贬为永州(今湖南零陵县)司马,小村童送野笋数捆,让他感慨万分。

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作诗《食笋》:“置之炊甑中,与饭同时煮 。紫箨坼故锦 ,素肌擘新芷。每日遂加餐 ,经时不思肉。久为京洛客 ,此味常不足 。且食铢踯蹰 ,春风吹作竹。”

 

黄庭坚喜食苦笋,他在《苦笋赋》中,将笋的苦而有味,比喻成治国安邦、进尽忠言的贤才,又将笋吃多了也对身体无害的特质,引申为贤才多多益善。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,古人从吃这件事上,悟出的是天下之事、君臣之道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的苏东坡,有一次对黄庭坚说,苦笋好吃,真想不当官了,回老家吃笋去。黄庭坚说行啊,老师如因苦笋而归,明天这身青衫就可以脱掉了!虽是一句玩笑话,却能看出,吃笋这件事,在宋朝士大夫的眼中,还含有一层远离官场、归隐田园的精神寄托。




 

齐白石的身上有一股来自乡村田野的“蔬笋气”,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蔬笋气,是学不了他的画的。他读到曾国藩的“鸡鸭汤煮萝卜白菜,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”,于是说:“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。不若冬笋白菜,不借他味,满汉筵席真不如也。

 

”明清时期,笋作为大宗商品被贩运到更广阔的区域。清代画家吴昌硕说“客中虽有八珍尝,哪及山家野笋香。”笋脆嫩爽口,味道鲜美,既可鲜食,也可干制,是人们常吃的菜肴食品,可红烧、油焖、清蒸、素炒等制成各种美味佳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