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故事 | 古诗里的花样吃笋
发布日期: 2023-10-19
这世上有一种食材,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,“迷倒”众多文人墨客,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对其十分钟爱,每年都召集群臣大摆筵席,只为吃“它”。
时至今日,人们也深深为“它”着迷,无论是酱、卤、拌、煮、炒、涮……少了它,便是少了一份人间滋味。
“它”就是笋。
唐朝诗人白居易爱吃笋,至于怎么吃,他颇有心得:将笋放到蒸米的锅中与米饭一起蒸熟,让春笋的清香与米饭融为一体。吃过笋后,白居易还劝朋友:“且食勿踟蹰,南风吹作竹。”(《食笋》)这么好的人间美味,吃的时候不要犹豫,晚了可就吃不上了啊!
南宋美食家林洪在《山家清供》中说:“夏初林笋盛时,扫叶就竹边煨熟,其味甚鲜,名曰‘傍林鲜’。”
苏轼“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”后来又有人续了一句:“若要不俗也不瘦,唯有餐餐笋煮肉。” 这只是种文人的调侃,但笋和肉确实是绝配。
杜甫曾写:“堂西长笋别开门,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,松高拟对阮生论。”
李商隐“嫩香苞初出林,於陵论价重如金。”
为了能够时常吃上鲜笋,古人也是想尽办法。宋代有个叫作赞宁的僧人,专门编著了一部《笋谱》,里面记载了一个“生藏法”:用大陶缸将新笋扣住,并以湿泥封住缸沿缝隙,通过隔绝日光与暖风,可以延缓笋头的生长期。等到鲜笋生长时节过了,人们依然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鲜笋。
在古代,笋也被称为“玉蔬”,可见其美味之珍贵。古人爱吃笋,而我对笋也是喜爱有加。每到苦笋冒尖的季节,便会将其挖出来,经过加工烹饪后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。 作为现代人,我们也可以传承古人的美食文化和精神传统,尝试将笋做成各种新颖可口的菜肴,让更多人享受它的美味。